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在疫情风暴之眼,我校很多青年教师虽没能到一线,但也一直战斗在志愿服务的火线上。一个月来,他们在社区为居民送菜买药,在各大商场超市协调物资,甚至与病毒贴身搏斗,只为守护我们的城。

刘森,生物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疫情暴发后,他联系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和宜昌市侨联,为有关定点医院筹集抗疫物资,包括为枝江市人民医院争取3000套防护眼镜、3000双医用手套、112.5升消毒酒精,为4支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争取到200箱罗非鱼等食物。与省内各地的50余位北京大学校友共同组成“北大湖北抗疫援助中心”微信群,开展“百万口罩行动”,募捐约1000万元抗疫善款,为省内各地医院、方舱、医疗队捐赠700余万元抗疫物质。

同时,刘森基于课题组前期在共价抑制剂发现方面奠定的基础,利用课题组建立的SCAR共价抑制剂筛选方法,针对SARS-CoV-2的3CL蛋白酶开展了共价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研究,从临床药物中发现了11种潜在的SARS-CoV-2的3CL蛋白酶共价抑制剂,相关论文已经提交到国际权威期刊并在同行评审中。同时,课题组还针对SARS-CoV-2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酶CatB/L和TMPRSS2开展了共价抑制剂的虚拟筛选研究,并已取得一定进展。

我校统战部青年党员干部杨少飞同志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时无意中得知很多援汉医疗队的队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饮食有些不适应,就在社区的群中积极号召,亲自设计logo,成立了“一线公益志愿者联盟”。

成立伊时,为摸清医疗队的需求,他们多方打听援汉医疗队的对接人信息,蹲守在酒店外,一个一个询问队员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去寻找食材。武汉是“千湖之城”、“鱼米之乡”,鱼和藕成了他们志愿队的主打。在送鱼和藕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援汉医疗队的队员希望能有辣酱之类调剂饮食,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找各方资源,调来物资。他们的爱心行为也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资助,有的免费提供蔬菜,有的送来藕和鱼等。

从2月4日至今,全国援鄂31个省中有22个省的医疗队得到他们的服务,先后为近50家医院、医疗队和后勤组织,免费赠送爱心藕3000斤、爱心鱼1500斤、爱心橙3000斤、鲜辣椒6000瓶、酱油包480000包。

我校青年团干李海燕同志春节没能回老家和家人团聚,独自留在武汉。他联系上武汉市红十字会,做了一名物资转运志愿者,为了不让千里之外的家人担心,开始他都选在凌晨时段和家人报平安,并最终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疫情期间,他加入民间志愿者组织,负责对接爱心人士的物资捐赠,负责调度志愿者驻扎医院,负责医院、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物资需求收集,负责将从外地运抵武汉的爱心物资进行分配及转运,超强的工作量,让他即使坐在电脑前,也忙得汗流浃背,顾不上吃饭。但在了解到洪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缺志愿者情况之后,他立马加入了指挥部的社区疫情防控组,深入全区10个街乡的小区和村庄,开展疫情防控社区宣传。迄今李海燕已奔走368个小区,监督指导小区封控、无疫情小区创建等工作。

我校期刊社张洋同志1月28日偶然得知募集分配医疗用品的志愿者团体后立即加入,负责收集各医院医疗物资的需求和募集到的物品核对工作,一周时间汇总整理了26份需求清单。2月1日,在得知蒙牛公司有一批牛奶可供捐赠后,张洋联系接受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新冠病人定点接受医院)和运送车辆后,又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到黄陂区捐赠物资仓库提取物资,搬运上车。为尽快将牛奶送到医院,大家顾不上吃饭,在车上匆匆解决了点,到了医院又与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卸货,从大清早出门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

我校工业设计学院章旭同志疫情期间主动找到居住所在地双建社区,承担了小区门岗值守、信息摸排、生活物资配送、群众心理疏导等工作。章旭对每一位进出小区的人员严格登记把关,监测体温,审核通行。在小区40多户居民的信息排查工作中,章旭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通过电话问询、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对“四类人员”、生活困难、独居、重症等居民和医护人员逐一进行排查。在信息摸排的基础上,章旭又和小区志愿者一起,共同与大型超市、供货厂商协调,为居民联系购买平价物资、整理清单、物资消毒,挨家挨户上门配发。居民出行买药不便,章旭还主动做了他们的跑腿代购。她还积极承担社区心理疏导工作,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通过电话联系、视频聊天、上门陪伴等方式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和各种需求,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农机院田斌同志积极响应江岸区三阳社区的号召,作为志愿者参与居住地农机大院的防疫工作,自2月5日至3月17日累计参加日常消杀工作28次。

在这次疫情中,我校还有很多的青年党员干部、教师职工都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中。“武汉是我们的家,看到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春暖花开,山河无恙,这是志愿者们共同的期待。